作为我国古代的正统思想,儒家文化一直是我们躯体里最厚重的基因。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,是我们千百年来不可或缺的精神给养。甚至孔子提出的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已走向全球,1993年,世界宗教大会在闭幕会上发表了一份《走向全球伦理宣言》,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被公认为普世准则,甚至是道德金律。
儒家倡导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”的入世原则,修身则是完成这一宏伟目标的第一步。早在两千多年前,儒家的修身之道就已经比较系统和完善。儒家的修身哲学,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。
1、立志——“三军可夺帅也,匹夫不可夺志也。”
这是出自《论语·子罕》中的一句名言,释义为三军可以改变主帅,普通人却不可以改变志向。该名言重点是要突出保持志向的重要性。勿忘初心,每个人的志向都是一座灯塔,指引我们前行。一个没有固定的目标总是随意改变志向的人,很难获得成功甚至会踏上歧途,所以孔子才说匹夫不可夺志。
立志,是为自己的人生发展确定方向,立下目标。明确的目标可以让自己的努力具有方向性,不至于像无头苍蝇一般乱闯,更容易集中力量取得成功。立志对于个人来说既是一种自我约束,也是一种自我激励!
2、好学——“好仁不好学,其蔽也愚;好知不好学,其蔽也荡;好信不好学,其蔽也贼;好直不好学,其蔽也绞;好勇不好学,其蔽也乱;好刚不好学,其蔽也狂。”
这是《论语·阳货篇》里一段孔子对弟子子路说的话,句子大义为:爱好仁德而不爱好学习,它的弊病是受人愚弄;爱好智慧而不爱好学习,它的弊病是行为放荡;爱好诚信而不爱好学习,它的弊病是危害亲人;爱好直率却不爱好学习,它的弊病是说话尖刻;爱好勇敢却不爱好学习,它的弊病是犯上作乱;爱好刚强却不爱好学习,它的弊病是狂妄自大。
孔子对子路说这段话的主要目的是劝解子路要好学上进。对于想要修身的人来说,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。学习可以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,建立科学完整的价值观,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,可以为今后的“齐家治国平天下”打好基础,做好准备!
3、自省——“见贤思齐焉,见不贤而内自省也。”
这是《论语·里仁篇》里的经典名言,也是后世儒家修身养德的座右铭。释义是:见到有德行的人就向他看齐,见到没有德行的人就反省自身的缺点。“见贤思齐”看见好的榜样就应该驱使自己努力赶上,向强于自己的人看齐。“见不贤而内自省”则是告诫我们坏的榜样并不是一无是处,我们要从这些不好的人物和案例中总结经验教训,看看自己有没有和他们一样的问题,有则改之无则加勉。
自省,不在于榜样的好坏,而是在于我们是否“走心”。走心了,就算是坏的榜样也能促进我们进步。所以,无论何时何地,我们都要保持一颗“自省”之心,不断提升自己。
4、改过——“法语之言,能无从乎?改之为贵;巽与之言,能无说乎?绎之为贵。说而不绎,从而不改,吾末如之何也已矣。”
这是《论语·子罕》里的一段话,孔子说:合情合理的规劝,能不听从吗?改正了错误才是可贵;恭维赞扬的话语,能不令人高兴吗?分析了原因才是可贵;只高兴而不分析,只听从而不改进的人,我是一点办法也没有。
批评自我,查找原因,总结改过,避免再犯错,这是我们修身进步的必要环节。好话可以听,但心中一定要有一杆秤,头脑清醒,遇事不慌,冷静分析。也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避免更大的损失和不幸。
5、躬行——“君子耻其言之而过其行。”
这是孔子在《论语·宪问》里提到的一句名言,大义是君子以说得多做得少为耻辱。倡导我们不要做说话的巨人,行动的矮子。在儒家的定义里,“行”比“言”要重要的多。“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”,道德的深浅,必须在实践之中才能得到证实。而身体力行,则是道德实践中至关重要的环节。
此外,在《论语·学而》中有这样一句话:“巧言令色,鲜仁矣。”孔子告诫我们满口花言巧语的人,很少有仁义道德的人。在为人做事中,最重要的并不是说的多么精彩,而是行动的多么真实可靠。
人们通过修身获得思想境界的提升,传播道义,济世安民,从而达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终极愿望。博学书院以国学卫道者的责任担当,传承儒学经典,分享古人智慧,设置《儒家智慧》与修身之道相关内容,供大家研修学习,以获得人生更大进步!